首页

飞鱼最新调教

时间:2025-05-30 04:50:17 作者: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 推进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浏览量:9258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小西沟村。钟劲 摄

  中新网晋中7月28日电 题:山西晋中:产业赋能 乡村焕发“万千气象”

  作者 高雨晴 杨杰英 钟劲

  “这儿离家近,风景好,交通也方便,闲暇时间带着家人一起游玩,感觉身心都很放松。”太原市游客刘艳在晋中市榆次区小西沟村游玩后告诉记者。

  依托于紧邻太原的区位优势,小西沟村建起文旅小镇,吸引周边游客休闲度假,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次。而在几年前这里还只是村里的一个废弃尾矿,路面塌陷、水源断流,沙石裸露。

  近年来,通过发展文旅产业,小西沟实现“蝶变”,满目苍翠、流水环绕、古建林立、民俗味儿十足。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带火了这个传统村落的旅游产业,也让村集体经济乘势而上,收入达到220万元,带动全村20%的人口直接受益。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硬支撑。近年来,晋中市围绕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通过提升乡村产业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势赋能。

  “‘千万工程’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广大乡村焕发‘万千气象’,小西沟村就是一个生动写照。”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段燕瑞说。

  他介绍,晋中市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因地制宜,着力优化“一区示范、两翼齐飞、三化并用”布局,打好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做强农业特色专业镇和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产品加工精深化、市场营销品牌化,城郊辐射型、农旅融合型、企业带动型、劳务品牌型、生态康养型等特色优势产业势如破竹,迅速发展壮大。

  在平遥县,当地通过发挥平遥古城引流作用,串联起112个古村、80座古堡、3000座古院,让游客游在古城、住在古村;在太谷区东卜村,通过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温泉小镇,今年5月1日正式运营,目前已接待游客近万人,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就近增收;在左权县泽城村,通过挖掘绿水青山文旅优势,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与近百所高等院校和134所艺术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1万元……

  同时,晋中市充分发挥晋中国家农高区的科技引领优势,以有机旱作为主题,加大前端关键技术攻关尤其是种业攻关力度,协同市域内实用技术推广,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创新。

  寿阳县贾豹村玉米种植示范区,就是通过使用农高区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研发出的旱作玉米艺机一体化探墒播种抗旱保苗技术模式,2023年玉米最高亩产达到1270公斤,创下山西省玉米单产新纪录。

  据了解,晋中市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带动全市近一半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民收入达到19681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0多元。

  目前,晋中全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31个,8大类423种农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成为全省首个整市“特优”农产品走进北京、走向全国的地市。嘉源谷国际贸易港正在加快建设,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果蔬批发中转集散地。(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最高法:去年对涉违反“三个规定”的法院干警追责问责2500余人次

从皮影到刺绣,源自渭南的非遗元素悄然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非遗文化“活下去”的实践中,渭南民众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让传统工艺走进当代社会,融入日常,为非遗资源赋能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为其保护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G0612西和高速关角山隧道正式通车运营

本次开工的4个城市更新项目分别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秀英区和龙华区,涉及更新范围442.44亩,征拆建筑面积16.18万平方米,惠及3070人。

【东西问·中外对话】华人学者:可借鉴以色列人从“0到1”的创造力

在青海,坚持体育锻炼渐成风气。“大家认识到了健身对身体的好处,但应该科学锻炼,”马福海说,“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如自己的耐力、速度,包括自己的基础病,循序渐进锻炼,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锻炼,才能取得好效果,防止运动损伤。”

广东茂名出逃鳄鱼全部捕获

这组漫画作品的创作者是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小青荷”高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特长将这段亚运志愿服务的经历珍藏,也为朝夕相处、默默奉献的“小青荷”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中国修改文物保护法 增加“先考古、后出让”制度

汪文斌: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对非团结合作,始终坚持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同非洲国家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非洲国家积极支持并踊跃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大批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